被亲生母亲家暴可以去起诉吗?这个案例告诉你答案!

来源: 互联网2023-08-03 09:52:19
  

今天案例里要讲的这位姑娘是一位00后,今年23岁。

从3岁起,我就在被母亲家暴,其中不乏言语辱骂和拳打脚踢,只要她有一丝不顺心,我就会成为她的“出气筒”。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是在我大一军训期间,因患上急性胃炎被送回家。当时疼的已经神志不清,但母亲却仍然要我收拾东西,我顶嘴了几句,她就开始对我进行殴打。被殴打后,我鼓足勇气报了警。那个时候因为疼痛,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,只记得警察走后我呕吐了五次,最后是邻居阿姨把我送到医院治疗。(来自:九派新闻)


(资料图)

这是婷婷(化名)在采访中的自述。

图片来自九派新闻:报警记录。图/受访者提供

然而对于婷婷来讲,其母亲给她造成的更严重的其实是精神伤害。

(图片来自红星新闻)

2019年,婷婷被北京安定医院初步诊断为“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”。

门诊病历记录显示,患者称自小遭受家庭暴力,情绪低落,自我伤害长达四年。

精神检查表明,患者精神清醒,定向力正常,自述患病过程和自知力完整。

处方开具了酒石酸唑吡坦片一盒。

2022年,婷婷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。

2022年4月13日,法院依法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婷婷的母亲殴打、威胁婷婷。裁定自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。

但婷婷认为,保护令下达之后,母亲并没有严格地遵守。

于是,她又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生命权、身体权、健康权纠纷民事诉讼,把母亲告上法庭。要求母亲赔偿其精神抚慰赔偿金5万元并停止对她的“侵害行为”。

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显示,法院认为,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系母女,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矛盾发生争执,未能正确沟通、妥善解决,申请人婷婷亦向法院提交了录音、报警记录等证据。

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以“证据不足”为由驳回了婷婷的诉讼请求。

婷婷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后,二审再次被驳回。

婷婷随后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。

7月29日,她收到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,裁定驳回她的再审申请。

来自红星新闻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张女士的再审申请

对此,婷婷表示,她决定尝试向检察院申请抗诉,“把法律程序走到底。”

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表示,婷婷与其母亲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确实存在紧张关系,屡次产生矛盾,但婷婷所提供的证据并未充足证明母亲长时间对她施加家庭暴力,也无法证明她身体上的不适状况是由于与母亲的冲突所导致的。

因此,法院难以对婷婷的诉讼请求提供支持。

然而,法院强调,婷婷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失当之处,法院对此给予了批评和指正。

其中明确提出:婷婷的母亲在与女儿的交往中,不仅要承担对其生活照顾的责任,也需要关注女儿的精神世界。作为一位母亲,她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辞,加强与女儿的沟通,适度表达关爱,主动化解隔阂和矛盾。

如果婷婷在本文开头的那些遭遇都是真的,那么一个受到父母暴力对待的孩子想要维权是真的不容易。

且不说中国几千年来对教育我们一定要行孝道,不然就会被冠以“不孝子”之名。

更难的是要收集这方面的证据,证明其因果关系也是难上加难。

60、70后那一代人的教育方法很多还停留在: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观念中。而且信奉“孩子不能夸,不然得上天”的理念,又造就了多少“只会扫兴”的父母和长期抑郁的子女?

我并没有资格去评说婷婷状告生母的行为,同时认可法律对此做出的最后裁定,而且法庭上明确指出了其母亲在教育上的失当之处。

但对于婷婷的心理历程我是可以理解的。

原生家庭的伤害,就像是烙印在心中的印记,深深地刻在孩子的灵魂中。

至于这件事情对于婷婷和其母亲来讲在法律上已经有了结论,但是否会告一段落,答案不得而知。

写在最后的话:

在人生的旅途中,原生家庭给孩子的伤害,的确不容易消化,但要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治愈之路。

首先,要学会调整心态,正视并接受过去的经历。原生家庭的伤害,是每个人无法选择的经历,我们无法改变过去,但可以改变自己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。尝试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过去,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过错。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,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,让自己拥有一颗更加强大的内心。

其次,要学会释放情绪,寻找属于自己的情绪出口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,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并坚持下去。可以是与亲朋好友沟通,也可以是自我内心的调整和反思,亦或是通过运动、旅行、音乐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
再次,要学会独立自主,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。在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时,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,不被过去的经历所左右,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,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
最后,要学会寻求专业帮助,如心理咨询等。有时候,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处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,这时候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,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。

同时,也呼吁已做父母之人找到与子女相处的正确之道:学会尊重孩子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、保持耐心和关爱。

要明白,“家合万事兴”绝不是一句空话,在这起案例的法庭上注定没有赢家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