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

来源: 哔哩哔哩2023-08-19 10:06:56
  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【原文】

视之而弗见,命之曰微;听之而弗闻,命之曰希;德昏之而弗得,命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至计,故混而为一。一者,其上不谬,其下不惚,寻寻呵不可命也,复归于无物,是胃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胃沕望。隋而不见其后,迎而不见其首。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以知古始,是胃道纪。

【注解】

看不见的叫“夷”;听不到的叫做“希”;摸不到的叫做“微”。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直接获取无非是视听触,但是任意一个东西总有我们看不到、听不见、摸不着的部分,我们就给它们起名为夷、希、微。(即使物理和科学发展到今天,我们依然有无数的东西感触不到。)这三者不可以过分追究,(也许本来就是一样的),所以将它们看做一个整体。这个整体往大了看不是很清楚,往小了看也不那么昏暗,上求下索也不能够完全清楚,因此又回到“无”的状态,这就是“无状之状”,“无象之象”,就像是好像看得见又好像看不清楚的样子。(即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又是山。要适时从其中跳出来,才不至于混作一团。这时候我们再结合第一章“有”与“无”的体会,对事物就有更深切的认识)。沕,微妙;隐没。

比如一杯热水,我们先不知道热的概念,但是我们看到它在冒热气。冬天呼气到手心可以感到手热了。再摸一下烫手,再次印证水很热。假如水热得把水壶盖顶起来噗噗响,我们就知道水沸腾了。这是人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,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实践到总结的循环。总结成语言,再图画到象形文字,再到文字,提供给更多人,产生更多更长久的认识,最终就形成了文化。它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体会的结晶。

跟随从未看到它的末尾;迎面而来也未曾看到它的前端。尽可能认识它在当下的状况,用来应对当下的事情,以此来探求宇宙的真理,这就是(认识了解)“道”的要领(纲纪)。简单来说就是把握当下,认识当下,应对当下。自然而然随着时间的积累,就能逐渐认识体会到“道”了。当感悟到“道”我们应对事情就会心中有数,从容不迫。传世本说“执古之道”,这主要在于我们体会的是“道”,而不是“古”。但常常重视历史,却不能体会历史的本质,这是应当注意的。要取其“象”,而非其形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